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谭千秋的故事:用生命诠释师德的永恒丰碑

谭千秋的故事:用生活诠释师德的永恒丰碑 英雄教师的生死抉择 “英雄不死,灵魂千秋”——…

谭千秋的故事:用生活诠释师德的永恒丰碑

英雄教师的生死抉择

“英雄不死,灵魂千秋”——这句话用来形容谭千秋再贴切不过。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大地震中,这位普通的中学教师用身体为四名学生撑起生活的空间,自己却永远定格在51岁。谭千秋的故事为何能感动亿万国人?由于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”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。

当时在绵竹东汽中学任教的谭千秋,面对剧烈摇晃的教学楼,本可以第一个冲出教室。但他选择留下,张开双臂像老鹰护雏般将学生护在课桌下。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,他的双臂已经僵硬,却依然保持着保护的姿态。这种舍己为人的壮举,让”谭千秋”三个字成为师德灵魂的代名词。

从农家子弟到英雄教师

谭千秋的故事要从湖南祁东县的一个小村庄讲起。1957年出生的他,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担当。弟弟谭继秋回忆:”家里穷得吃不上米饭,大哥总把米饭让给我们,自己和父母啃红薯。”这种克己为人的质量,似乎预示了他最终的壮举。

高中毕业后,谭千秋白天修水渠,晚上义务教村民识字。”他总说聪明能改变命运,”老同学谭永生回忆,”冰天雪地里他干得最卖力,收工后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去夜校上课。”1982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,他远赴四川任教,这一去就是26年。在同事眼中,他是教学认真的特级教师;在学生心里,他是”最疼爱学生的人”;对家乡,他始终记挂着——村里修路建校,他次次捐款。

永不褪色的灵魂遗产

谭千秋的故事并未随着他的离去而结束。女儿谭君子考入北大法学院时坚定地说:”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有爱的人。”如今,东汽中学旧址上立着他的雕像,每年5月12日都有师生前来献花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当年被他救下的四名学生中,有三人选择了师范专业——这种灵魂的传承,或许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。

在”最美奋斗者”颁奖词中这样写道:”他用生活完成了最终一课。”谭千秋的故事告诉我们:辉煌不必惊天动地,它可能就藏在某个普通人的抉择瞬间。正如他故居门前那棵老树,虽历经风雨,却始终向着阳光生长,荫庇着一方土地。这种灵魂,真的会”千秋”流传。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