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千里送鹅毛”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,但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温暖人心的典故,看看它怎样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。
“千里送鹅毛”的完整说法原来是这个
“千里送鹅毛”的下一句就是”礼轻情意重”。这个典故最早出自明代徐渭的《路史》,讲述了一个官员千里迢迢送一根鹅毛给皇帝的故事。虽然礼物本身微不足道,但其中蕴含的情谊却重如千钧。
你知道吗?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鲜活的生活力。就像四川农业大学为湖北籍学生发放慰问金的暖心之举,虽然每人300-1000元的金额不算大,但这种”千里送鹅毛”般的心意,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浓浓关爱。
现代版”千里送鹅毛”的感人故事
疫情期间,我们看到太多”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的现代诠释。西南石油大学为困难学生发放1200元慰问金,四川大学根据不同困难等级发放2000元、1000元、600元不等的补助,天府新区航空旅游学院更是免除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三年学费。
这些高校的行为不正是”千里送鹅毛”灵魂的完美体现吗?金额或许有限,但情谊无价。更让人感动的是,四川省教育厅还专门下发文件,要求各高校建立湖北籍毕业生”一对一”职业台账,这种制度性的关爱让”千里送鹅毛”不再是个别行为,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。
“千里送鹅毛”灵魂为何如此打动人心
为什么”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的故事能流传至今?由于它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关怀不在于礼物的贵重,而在于心意的真挚。疫情期间,从最初的”恐鄂排鄂”到后来的”今天我们都是湖北人”,这种转变不正是”千里送鹅毛”灵魂的最好诠释吗?
想想看,当我们收到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时,是不是比收到贵重但缺乏心意的礼物更感动?这就是”千里送鹅毛”的魅力所在。它提醒我们: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,真挚的情感反而显得更加珍贵。
怎样在生活中践行”千里送鹅毛”灵魂
其实,”千里送鹅毛”灵魂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。一条关心的微信、一个问候的电话、一份小小的礼物,只要能表达真挚的情感,都可以成为现代版的”千里送鹅毛”。
下次当你想要表达关心时,不妨想想这个故事。不必纠结于礼物的价格,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心意。毕竟,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,真挚的情感才是最难得的礼物。
从古至今,”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的故事一直在告诉我们:情谊的分量不能用物质来衡量。无论是古代官员的鹅毛,还是现代高校的慰问金,传递的都是同样珍贵的人间温情。在这个独特的时期,让我们都来当一回”送鹅毛”的人,用真挚的情感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